這一年好像很漫長,實在發生了很多事情。好的,不好的,平淡的,荒唐的,很多很多,有的不堪回首,但更多的是希望能永遠珍藏在心中的寶貴回憶。
這一年生活上最大的變化應該就是從中國搬到了西班牙,以及隨之的很多事情和決定,一些我傷害了愛我的人的決定。
心態上也有很多起起落落的變化,最大的收穫是感覺到自己活得更 “安心” 了,沒那麼迷茫了。我越來越接受自己的模樣,我不再總是追問我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我理解了這不是一個正確的問題,因為欲望是沒有盡頭的,你永遠有下一個想要的東西,沒什麼東西是所謂 “真正” 想要的。我感受到我擁有的不多也不少,我走的不快也不慢,我在成為想要成為的那個自己的路上。我越來越少的需要靠外界的認可,少到甚至表達欲都在喪失,因為我更珍視體驗當下的生活。我仍然常常在掙扎,但是更加有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勇氣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做到這一點靠的不是思考,而恰恰是不思考。去看,去聽,去做,去感受,而不是去思考。
如果按照去年的我的想法,大概就如年終總結裡說的,這種避世的想法讓我覺得自己在一點點變得麻木和卑劣。但是現在的我更心安理得的接受了這一點,「世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人大概對極其痛苦的事情會選擇性遺忘,這好像是人的一種保護機制。至少對於我來說這是如此。可是我也知道其實遺忘從來都不是真的遺忘,痛苦的碎片總會以意想不到的形式回來糾纏自己,有時是在夢中讓我心絞痛般地悲傷到嚎啕大哭,有時是現實中讓我驚恐發作到痙攣不止。
我只能選擇接受自己能力的邊界,無論如何我應該先照顧好自己。我接受人生的無意義,接受世界的荒謬,接受安於現狀的我。
儘管我确信擁有這個心態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周圍的環境因素,馬德里的太陽在治癒著我。我不知道這個心態會持續多久,事實上一直持續這個心態也不一定就好,因為確實有些過於消極。隨他去吧。「生命是用來體驗的,心是用來破碎的」。至少我體驗過。
回顧 2024#
足跡#
這一年沒去很多地方,如上所述,主要就是幹了一件事,從國內生活搬到了馬德里生活。
為什麼是西班牙呢?現實因素先掠過不談,情感的種子大概早早就生根了。對西班牙的向往,大概可以追溯到少女時代曾被三毛筆下的那個浪漫的世界所驚艷,「為什麼流浪遠方,為了我夢中的橄欖樹」。
總有人問我都在馬德里了為什麼不去歐洲旅遊呢。為什麼要呢?我覺得生活在馬德里就很好啊。細緻的體驗在地性的聯結,去感受以及儘量融入本地的生活(儘管我永遠也不可能真的融入),這種感覺好極了。Roadtrip 時車輛疾馳,無情的掠過一個又一個城市,瀟灑自由,可是難免有時孤獨。
我喜歡馬德里,不過我知道,我仍然會離開這裡。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明明我那麼討厭離別,那麼討厭孤獨。大概,因為海賊旗在召喚我吧。「自由是有代價的」,我不斷地如此洗腦自己。
說回 2024 年的足跡,待過 7 天及以上的城市 / 縣:西安、北京、崇禮、上海、海南、武當山和馬德里。其他遊覽過的城市 / 國家:榆林、香港、德國(慕尼黑)和奧地利(因斯布魯克)。
北京上海西安,這幾個地方就好像是例行公事一般繞不開。不過我确信自己是喜歡西安的,我也認真想過我到底喜歡西安的什麼,最後竟然發現最喜歡的就是那種一回到西安滿耳都是陝西話的感覺。
北京和上海實在難談愛與不愛。
武當山之行倒是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並不是說當下就讓我想明白了很多事,但是接觸體驗了一些具體的東西後,讓我更理解了一些妄念虛幻的一面。道理不是沒讀過,但是親力親為的感受對我更重要。
來到歐洲之後抽空在德國見了一個上次是童年時有過來往的親戚和兩位認識了五年的朋友。天南海北沒想到最後大家重聚在慕尼黑。就算我聽過很多在德國生活的人對德國的無限吐槽,但是我實際對德國的印象倒是比預期中好太多。
愛情、孤獨與異國他鄉#
今年前半部分發生的很多事情,讓我對愛情,甚至於愛過於悲觀。「人生仍然很孤獨,但我卻不相信愛是救贖了。」這是 2024.7.30 那天晚上獨酌了兩杯之後,我在手機上寫下的筆記。「愛情是一種舶來品」,就此話題我也寫過不少筆記論述。
但後來回過頭再讀加繆的那句 “愛並不能讓我們不再自私,卻可以令我們對此有所察覺,並讓我們開始向往一個沒有自私的遙遠國度”,還是有無限感動,讓我想要去相信愛的力量,讓我想要有很多很多的期待。
後半年在異國他鄉很多次反復被熟悉的孤獨感包圍,和朋友交流的時候被問道,那在中國生活的時候難道就有什麼深刻的聯繫嗎。自然也沒有。大城市的孤獨,再熟悉不過。乍一聽很有道理。可是其實不是的。就算再怎麼格格不入,在中國你也永遠不需要所謂的融入,因為你早就是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的憤怒是有資格的,你的命運在一呼一吸之間和別人就是共享的。可是那裡,不是家。
p.s. 讀到的一篇非常感動的關於新移民的孤獨與迷茫的博客:https://www.chicheng.run/posts/fujian-women-immigration-review/
不被定義#
去年的年終總結裡提到過身份認同的混亂。是的,我很難定義我自己,一遍又一遍的感受到自己與世界的格格不入。self identify 是數字遊民吧,其實我並不想貼這個標籤,也不想融入所謂 “數字遊民” 社區。我總覺得這如同一個浮於表面的狀態,我想要可說是融入當地吧,注定是融入不了的。況且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慕蒼梧。
我眷戀都市的繁華,卻也自詡 “性本愛丘山”;我陶醉於 “今夜月色真美” 的東亞式含蓄內斂,也喜歡大膽熱烈的拉美式浪漫;我嘲諷為了碎銀幾兩的熙熙攘攘,但同時也不能更理解 “貧賤夫妻百事哀” 的道理。
太陽水瓶座和上升獅子座的混合體似乎就注定了自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我選擇接受 “不被定義” 本身就是一種身份認同。
活在當下#
之前提過異國他鄉的孤獨,可當然這不是故事的全部。來到西班牙無疑是讓人振奮而開心的,但也沒有什麼史詩級的意義感或者使命感,不過是一隻倉皇逃竄的老鼠的一段旅程罷了。我不想去談什麼新鮮自由的氣息,也不想去批判抨擊一些宏大抽象的概念,我只想愛具體的人,活在具體的生活裡,我希望更多地理解這個世界,同時保有善良勇敢的靈魂,我想認真欣賞每一個生為螻蟻卻美如神的瞬間。
而這,很大程度正是西班牙言傳身教給我的。西班牙的文化中有一股子熱烈的活在當下的勁兒,太讓我著迷了。
在此引用一段毛姆的《西班牙主題變奏》的一段描述:
在西班牙,人就是詩歌,是繪畫,是建築。人就是這個國家的哲學。這些黃金時代的西班牙人生活著,感受著,行動著,但他們並不思考。他們追求並發現的是生活,是騷動的、熱烈的、多樣的生活。激情是他們生命的種子,激情也是他們綻放的花朵。…… 他們的卓越之處…… 在於不同的方向:那是一種性格的卓越。在這一點上,我想無人可以超越他們,只有古代羅馬人才能與他們匹敵。這個精力旺盛的民族似乎將它所有的活力和獨創性都投入了一個目標,一個唯一的目標:人的創造。他們並不擅長藝術,他們擅長的是一個比藝術更加偉大的領域 —— 人。
這一年我開始質疑反思很多東西,其中就包括從事 “創造性的活動” 是否真的是值得追求的事情。後半年最有激情的兩件事是學語言和運動,從事這些活動本身一定都包含有創造性的部分,但是總體來說他們不是什么典型的創造性的活動,但讓我反而覺得活得很踏實很滿足。語言讓我和更多的人 / 文化建立聯結,身體的疲憊讓我沒有力氣去過度思考。足矣。
展望 2025#
世俗意義上的雄心壯志我沒有太多想法,富貴窮通本不歸我管。能發財固然好,不能也只能接受命運;有逍遙的命固然好,但命運來臨之時也必須要選擇勇敢。
新的一年對自己的期待就是多看多聽多做多感受,少思考。
-
語言掌握的更好,和更多人的鏈接
- 我很久以前就想過的一個問題是,我們總想要這個那個,比如會說很多語言,那麼如果我們很輕鬆的可以做到這些,我們真的會快樂嗎?答案似乎是否。正因為我們不是全知全能的神,所以我們才可以在我們的渺小中偶爾體會到超越了這份渺小的快樂,在和更多的人鏈接的時候感受到被需要被肯定被愛被尊重。
- 和人鏈接的前提一定是一定程度對人与人之間邊界的侵犯。這是我最不擅長的。我想要練習互相虧欠,更心安理得的互相幫助。
-
更加更加更強壯的身體
- AI 的發展會讓我焦慮嗎?不會。AI 不能代替我去訓練,不會讓我跳的更高,舉的更重,跑的更快。我想要更強更強更強壯的身體。
- 但是,儘可能健康可持續。我真的不想再受傷了,我想運動到老。
-
讀更多的書,寫更多的字
- 至少有一個隨身攜帶的避難所可以逃。但求心安。